你在哪里?什么东村
在哪条路?什么东路
保亭这个地名让人“懵了”
“什(zá)么东”系黎族语言音译地名
“什么东村,什么东路,这是什么意思啊?”西安游客林权看了看路牌,读了一遍,不禁笑出声来。原来,“什么东村”和“什么东路”分别为村名和路名。近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城南社区什么东村村民小组新晋为网红打卡点,“什么东村”和“什么东路”标识牌的视频和照片在网络上得到大量的关注。其中在抖音平台上,与什么东村相关的视频点赞量最高一条超过56万。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城南社区什么东村民小组新晋为网红打卡点。记者 沙晓峰摄
骑行的人们经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城南社区什么东村。记者 沙晓峰摄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珍介绍,海南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有许多采用黎语地名,常见的有嵌入动植物名称或山石水田来命名,黎语地名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如实描绘了少数民族居住地的自然环境和生计方式,还记录了民族的历史变迁。“什么东村”和“什么东路”均系黎族语言音译地名。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城南社区什么东村民小组新晋为网红打卡点。记者 沙晓峰摄
保亭什么东村成“网红”
多数人读错村庄名称
“让你们看看让外卖小哥很头痛的订单。”保亭元茶园饮品店的店员在抖音上晒出一张外卖单,上面的收货地址是什么东路什么东村,吸引许多网友评论。“真的有这条路吗?”“住在村里的是什么人。”“这在哪里?我也要去打卡。”“现在路牌也会问路了?”许多网友在评论区里说。
在抖音平台上,一条与什么东村相关的视频获得了56.9万的点赞量和3.7万条的网友评论,评论区内的网友“脑补”了许多关于村庄名字的生活情节,还分享了全国各地有趣的地名,令许多网友感慨“真是无奇不有。”截至11月16日,在抖音平台上搜索“什么东路”和“什么东村”,有相关视频超过50条,均获得较多的关注度。
11月16日上午,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的记者来到保亭什么东村,拿着村路和村名的照片对保亭县城和周边居民和游客进行采访,除了附近居住的村民,大多数人都读错了村庄的名称,读成什(shén)么东村。
“什么东路?我是看错了吗?”沈阳的游客李女士推了推眼镜,凑近看又读了一遍,笑出声来。“什么东路?什么东村?这是什么地方?”保亭县城的王先生看了照片读出路名,感到十分疑惑,作为保亭人的他也没听过这个地名,觉得十分有趣。
慕名而来的游客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城南社区什么东村拍照。记者 沙晓峰摄
“什么东”系黎族话音译
意为“敲锣保护水田”
“什么东是黎语的音译,‘什’指的是水田,读作‘zá’。”保亭城南社区副书记杨进全从小在什么东村长大,关于村名的由来,他听村里的老人说过。黎族语言大致分为五大方言:哈、杞、润、美孚、赛,什么东村为黎族杞方言的居住地域。杨进全介绍道,“什么东”用黎族话说是“da bo lang”,其中“么”是“换”的意思,“东”代表黎族话的“锣”,村名的直译是“是以水田换锣”,大意是“通过敲锣来保护水田”。
这个名字的由来,背后蕴藏着村庄的发展历程。“从前通讯不发达,遇到紧急情况或需要通知村民,村里就以敲锣的方式传递信息,与古时打更的锣类似。”杨进全说,什么东村的村名来源于黎族人民的生活,敲的锣直径约50公分,声音能传几公里远,遇到洪水、火灾等紧急情况,能快速地通知村民避险。
骑行的人们经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城南社区什么东村。记者 沙晓峰摄
什么东村距离保亭城区较近,当天记者看到几个人拿着手机在路牌前“打卡”。走进什么东村,村内自然绿化覆盖率高,种植许多槟榔等经济作物。“保亭城南社区有10个居民小组,什么东村是其中之一,常住人口34户146人。”据杨进全介绍,什么东村先后被评为海南法制示范村,被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评为安全文明小区先进单位。2005年,什么东村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生态村先进村”和“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示范村”称号。
海南多地采用黎语地名
体现生活变迁和发展
“过去什么东村有人设土磨磨面,村庄又靠近水田,所以起了这样的名字。”保亭史志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根据《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地名志》记载,什么东村位于保城镇(现保亭城区)2公里,保亭河南侧,该村是黎族生活聚集地,建筑多为瓦房,耕地在河沿岸,土地肥沃,居民多种植蔬菜。其中,“什”是“田”的意思,“么”为黎语意为用竹和泥土编造成的土磨。“黎族没有汉字,只能靠语言传承,多数地名都是使用音译的字。”该负责人介绍,保亭有多个村庄用“什”字命名,保亭的什道、什玲、甘什等地名,都和黎族语言有关。
什么东村的介绍。保亭史志办供图
地名作为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广东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明坤从《广东文化地理》地名材料中统计,黎族本地、侾、杞、美孚称“水田”为“打”,别字有“三、什、扎、大”等,海南以“打”命名的地名有319处。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珍在《三亚黎语地名的文化解析》中提到,黎语地名中冠首为“大”“打”“那”“扎”“三”等都是音译过来的“水田”,这是水稻种植的基本场所。“根据命名理据梳理黎语地名类别,最常见的是嵌入动植物名称的黎语地名,以山石水田来命名的也较多,还有表地域情貌或叙述居住人群等丰富内容的其他类地名。”文珍长期以来从事黎族文化研究,她认为少数民族语地名是民族历史的产物、民族文化的载体,对民族的生存环境、历史进程和文明成果都具有鲜明的标识和见证功能。如何保护黎族语言地名并将其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发掘与利用,是当下面临的课题。
今 日 要 闻
MORE关 注 我 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