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青小学学生上阅读课。翁振继摄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课堂上,作为领读老师的导演关正文抛出一个问题。
“为了解闷”“为了增长见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阅读”……五花八门的答案在孩子们口中响起。近日,屯昌县屯城镇广青小学阳光阅读室里,孩子们迎来几节特别的课程。
特别之处何在?课程内容与考试无关,而是讨论如何阅读;领读者不是学校老师,而是千里迢迢而来的主持人李艾、导演关正文和科幻作家韩松等。这是“阳光关爱·i读计划”公益活动现场。
而在公益活动之外,学校、志愿者以及政府部门共同思考着更加长远的课题——阅读对于乡村儿童意味着什么?如何构建长效的乡村儿童阅读机制?
为何读?
城乡居民的阅读率差异显著
农村阅读推广可谓任重道远,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应该有更多拓展。其中,乡村儿童阅读资源匮乏的现状,更是引发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
广青小学校长王朝永介绍,很长一段时间,无书可读是制约当地孩子阅读的极大瓶颈。为改善这一状况,学校也建设了阅览室,并开设阅读课,由教师带着孩子们诵读文学经典。
“但这和理想情况还有一定差距。”王朝永坦言,一方面,图书类别不够丰富,和学生的兴趣、需求难以精准匹配,另一方面,单纯的诵读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们理解阅读意义。
今年9月,在屯昌县教育局支持下,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南方周末联合东风日产联合发起的“阳光关爱·i读计划”公益项目对广青小学的一间旧教室进行全面翻新,捐赠齐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全新的课桌椅,以及囊括绘本、经典名著、科幻小说、儿童文学等种类繁多的上千本书籍,将其打造为可为孩子们提供多元化阅读体验的阳光关爱阅读室,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孩子的特点精心配置“素质营养套餐”。
怎么读?
和书中的故事建立情感联结
想改善乡村儿童阅读状况,绝不只是捐书捐物这么简单。有书了,孩子们却不一定爱读书。
“启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长期受用的阅读方法是推广乡村儿童阅读的关键命题之一。”“阳光关爱·i读计划”公益项目运营人员、南方周末品牌中心工作人员林周介绍,该项目在建设可视听阅读教室、图书捐赠的基础上,通过推广校园阅读等举措,进一步培养乡村儿童的阅读兴趣和技能。项目还邀请了来自社会各领域的知名人士,以“阅读推广人”的身份与乡村小学的孩子面对面,分享阅读方法。
关正文曾把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搬上了综艺节目《一本好书》。这一次,作为“阅读推广人”的他,将这本经典小说带进了课堂。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事情吗?”关正文问。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这两个回答都对。”关正文告诉孩子们,书里的故事其实也是我们身边的故事。他将书中的密西西比河与学校门前的小河联结,将汤姆·索亚的历险故事与孩子们的顽皮经历对比,让孩子们随着故事主人翁一起踏上历险之旅。“不要觉得马克·吐温只是写美国小孩的事情,不是,他写了全世界孩子的故事。”
“书中所讲述的许多故事,对于乡村的孩子们来说都是一些陌生、遥远、难以想象的事情。”关正文表示,这种陌生感会让孩子们抗拒阅读,而让他们找到与书中故事的情感联结十分重要,才能进一步勾起他们的好奇心,才能让他们回味、品味、思考,找到课本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怎么做?
多方合力打造阅读长效机制
随着乡村儿童阅读的重要性越发显现,人们更加意识到,阅读不能只是孩子们的事。
关正文表示,对于生活在乡村的孩子们来说,阅读是他们丰富自我、了解世界的窗口,而好的文字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希望有更多人关注、行动起来,合力为乡村孩子铺就一条通往美好未来的“书路”。
王朝永表示,校方还会和项目方进行长期对接,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前沿阅读理念及实操性强的校园阅读开展方法,并进一步带动家长参与亲子共读。
“我们将尝试多方合力,打造乡村儿童阅读长效机制。”屯昌县政府副县长陈鹏程表示,屯昌将以此次公益互动为契机,以广青小学为试点,开展系列主题阅读活动,在全县领域推进乡村儿童阅读工作,并积极引入多元社会力量,构建推广合力,努力打造书香校园,让更多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今 日 要 闻
MORE关 注 我 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