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椰子水般沁入心扉!海南农信70周年生日快乐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时间:2021-08-10

作者:袁国华 彭青林 王培琳

编辑:柯佳旭

今天(8月10日),是海南省联社挂牌成立14周年、海南农信70周年。70年来,海南农信牢牢扎根海南、服务实体、改革创新,将“扎根守土、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椰树精神践行于金融领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椰树,海南人民最喜爱的树种之一,无论环境多么恶劣艰苦,只要它扎下根来,就不惧风雨、不畏盐碱、不怕酷暑,始终挺拔向上。根植于琼州大地的海南农信,立志像椰子树一样,用累累硕果为海南各族人民奉献全部。

70年前,一粒为农而生的金融种子,如同破土而出的稚嫩椰树苗,开始在海南扎根成长。

70年后,海南农信也由当年的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全省设立营业网点477个,村级金融服务站642个,便民服务点2569个,服务网络也从最初的琼北一隅到如今的散枝蔓叶,遍及海南城乡。如今总资产超过3200亿元,成为全省资产规模最大、存贷款余额最高、机构网点最多、金融服务面最广、从业人员最多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70年来,海岛挺拔的椰树,见证了海南农信守望农村、支农支小、服务县域的风雨奋斗历程。

70年来,海南农信牢牢扎根琼州、服务实体、改革创新的恢弘实践,正是大特区“扎根守土、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椰树精神在金融领域的真实写照,也为新时代将海南农信打造为自贸港重要金融服务力量提供了强劲动力。

改革求变 赓续砥砺奋进路

时针回拨到上世纪50年代,解放海南岛的胜利号角还在回响,刚刚翻身得解放的海南农民按照党中央关于合作化运动的指示,迅速建立和发展起农村信用合作社。1951年,在当时的琼山县域内,率先成立了遵谭、椰子头和美蓝等海南最早的一批农村信用社。

为农服务的金融种子,就此在天涯宝岛深深扎根,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经济社会发展如何起伏,都始终坚守在“三农”一线,为海南百姓提供最基础的金融服务,被誉为“海南农民自己的银行”。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在摸索中闯过一个个重大关口,农信的经营模式渐渐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新变化与新要求,农信的发展也遭遇瓶颈,生存举步维艰。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服务能力不足,发展质量不高,如何在困境中突破重围,找到一条适合海南农信的发展之路?

正如椰子树的成长需阳光雨露一样,改革为海南农信带来了阳光雨露。

2007年8月,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挂牌成立,承担起全省19家市县行社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这是海南农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起点。

省联社成立后,高举改革之旗,大手起笔,从理顺管理体制入手,全面完成全省19家市县行社统一法人改革任务,积极推进农信各级党组织的集中统一领导,将党建写入公司章程。通过改制农商行,进军新三板,农信法人治理机构得到完善,金融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建设自由贸易港新时代。为适应宏观政策、市场变化、转型发展的要求,今年以来,海南农信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治理模式,调整、优化、升级省联社内设机构和岗位,同时启动业务管理、信贷审批、绩效考核等全方位、多层次改革,构建真正体现“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的高效运转组织架构,使海南农信走上了更健康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组数据对比,诠释了海南农信“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因改革而强”的必然趋势与正确选择。截至2021年6月末,相比2007年省联社成立之初,总资产增长19.85倍,各项贷款增长27.24倍,各项存款增长24.67倍,缴税增长108.29倍。

坚守主业 勇当乡村振兴金融排头兵

海南农信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在海南农信70年发展历程中,有一条最根本的经验,作为立足“三农”的地方金融机构,只要聚焦主责主业,就会得到客户肯定、赢得社会尊重、实现稳健发展。

2020年初,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袭来,许多农户和农业企业遭遇了前所未见的危机。疫情发生后,海南农信迅速行动,出台确保金融服务顺畅、开通绿色通道、主动对接疫情防控贷款、实施贷款利率优惠、延长还款期限等10条措施,以快捷、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助力疫情防控。

“‘复工复产专项贷’真是救急钱,放款快,也不需要抵押物,为我们这些小企业恢复营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陵水黎族自治县提蒙乡的蛋鸡养殖专业户杨世均清楚地记得:当时鸡蛋滞销,几乎难以为继,正是因为有了农信社“雪中送炭”的200万贷款,让企业有了“活水”而有了活路。

椰树柔韧却有力量,也最能抵挡风雨。老杨们不会忘记,每当海南的农业遭遇困境、农户遇到困难时,海南农信都会挺身而出: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肆虐后,农信社第一时间为临高蕉农发放贷款,支持灾后恢复;2013年受外省禽流感疫情影响时,农信社设立贷款“绿色通道”,帮助文昌鸡养殖行业摆脱困境……“与农信社合作多年,关键时刻农信社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帮助我们渡过难关,这份情谊弥足珍贵!”海南(潭牛)文昌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吉英如此说。

2015年底,党中央作出用5年时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定,海南迅即吹响了这场伟大战役的进攻号角,海南农信闻令而动、全力参战,坚决扛起海南金融“支农”主力军的重担。

“扶贫工作得到实惠的是农民,为农民做再多的事都是应该的。”海南省农信社派驻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岭门村第一书记黄海军说。在定点扶贫四年多历程中,黄海军在扶“志气”、断“穷根”的基础上,以支农小额贷款为纽带,以产业帮扶为依托,带动全村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帮助曾经的“酒鬼”王成安等蜕变成主动走上致富路的种养大户。

海南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许多像王成安一样的贫困户,依靠农信社的信贷资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2015年以来,海南农信为5.06万户贫困户精准发放了17.08亿元扶贫小额信贷,承贷户数和金额分别占全省79.8%和76.9%,自觉担当起扶贫小贷主办银行的职责。

海南农信的金融精准扶贫赢得了社会尊重。2021年7月8日,在海南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乡村振兴推进大会上,海南农信系统4个集体荣获“海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2名同志荣获“海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1名同志荣获“海南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表彰。

助力脱贫攻坚,只是海南农信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个画面。历史洪流滚滚向前,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中央吹响乡村振兴号角。海南农信坚决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第一时间出台了《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关于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海南农信要强化支农主力军作用,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与此同时,海南农信持续向乡村联系点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用金融之力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要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加油干,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与海南农信党委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实实在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围绕如何更好地担当起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的使命,海南农信驻村队员们纷纷立下“请战书”。 

目前,海南农信结合“三农”资金需求的小、频、急等特点,创新推出了一抵通、农居贷、社宝贷、诚易贷等一系列产品,支持农民发展生产、推进农村消费升级、丰富农村金融产品,为服务“三农”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持。

截至今年6月底,海南农信涉农贷款余额441.64亿元,比年初增加10.86亿元。2007年至今,海南农信累计向“三农”领域投入信贷资金逾765.82亿元,是名副其实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排头兵”。

情系民生 甘当服务海南百姓孺子牛

“到最偏远的乡镇,考察最落后的网点,倾听一线心声,关注客户呼应,聚焦发展短板。”2021年3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联社党委班子成员组成6个小组,分赴市县基层行社深入调研,先后走访19家市县行社、60余家基层网点,与基层员工和客户举行20余场次座谈,调研查摆形成282项问题,实施挂图作战、逐一销号。这是海南农信开展作风整顿建设年及“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以来,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写在心尖上的一项重要举措。

从早期的用双脚丈量大地为农业生产送来“及时雨”的“背包银行”,到为农民发家致富吹来普惠金融春风的“自行车银行”,再到如今金融科技赋能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的“指尖银行”。时代在变化、技术在进步,变的是服务的形式,不变的是海南农信人对普惠金融的“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初心与执着。

一笔小额信用贷款,解决了琼中王大姐养猪创业的燃眉之急;一个户外劳动者驿站,为烈日下的环卫工王大哥提供了一个凉爽又暖心的港湾;一台便民服务点的综合业务POS机,为全村村民在家门口提供办理金融业务的便利;一个“一站式”社保金融服务的创新,让腿脚不便的陈大叔“少跑了腿”,而让社保数据“多跑了路”;一句汇款风险的及时提醒,让三亚的米女士避免陷入电信诈骗的陷阱……

清澈的椰子水,海南人民的最爱,既解渴,又甘甜,沁人心脾。海南农信时刻不忘用甘甜如椰子水般的服务来回馈社会、回馈客户。

海南人民不会忘记,是海南农信坚定扛起自己的社会担当,投入人力物力,在儋州、东方、昌江、白沙、五指山、陵水、保亭等市县22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建设营业网点。是海南农信在实现服务网点全省202个乡镇和79个农场全覆盖后,又实现便民服务点全省2569个行政村全覆盖,并向百户以上的自然村延伸。如今,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再也不是奢望与梦想。

海南农信履行社保卡发卡机构职责,先后发放了958万张社保卡,以社保一卡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为技术支持,将103项公共服务整合到线上、搬到了城乡居民的“指尖”之上。“转账零费用、贷款自助办、社保随时查、理财随心购,扫码支付最便捷,空中柜台更贴心”,“每每手机彩铃声音响起的时候,就能够感受海南农信的贴心服务就在身边一样,”张先生感慨农信手机银行的便捷实惠。

优质服务需要创新,暖人心怀更需贴心。贷款难、贷款贵曾经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为解决这一难题,海南农信从2007年起,就在媒体上向社会公开承诺阳光贷款,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2021年6月,海南农信推出农信清廉文化公约,在全系统倡导海南农信清廉文化,增强文明服务意识,公开承诺六“不准”。在做出“让利、限时”承诺同时,海南农信全面改进贷款流程,加快审批时效,先后创新推出了“一小通”循环贷信用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供应链贷款、商圈贷款等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授信方式、时限、利率水平等方面的丰富选择,满足了海南地方经济发展中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

党建引领 擘画一流自贸港农金新蓝图

2021年4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明确指出:研究海南农信社改革,推动其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自贸港建设意味着海南农信发展进入新阶段,四部门的《意见》为海南农信未来发展如同明灯一样指明了方向。从经济特区到国际旅游岛,再到自贸港,海南始终处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海南农信也始终面临着一个又一个如何求变闯关的新命题。

面对自贸港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畏缩不前,维持现状,还是涉险过滩,勇往直前?海南农信选择“变”,这个变就是海南农信以全面加强党建统领海南农信高质量发展。海南农信在出台2021年党建工作实施意见中强调,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党建引领是海南农信的“根”和“魂”。

旗帜就是方向,信念就是力量。全省农信系统365个党组织、2613名党员,这是阔步前行的巨大力量,也是海南农信契合时代需要、引领行业发展的巨大动能所在。

通过党建引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在今年2月7日的改革发展研讨会上,海南农信在直面问题的同时,提出要坚守定位、突出特色、补齐短板、规范运行、党建引领,打造一流的自由贸易港金融机构。随后,海南农信逐步确立了“三对”“三转”“四服务”的发展定位:对照自由贸易港建设找需求,对标一流的农商银行找差距,对表监管的各项指标找短板;从靠政策、靠资源生存转变为靠产品、靠机制发展,从行政手段管理为主转变为市场化方式运作,从单一的只重信贷投放转变为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做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服务三农经济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百姓共同富裕的银行。

通过党建引领,强化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海南农信党委提出“支部建在网点”,确保全省每个网点都建有党支部。设立党群工作部,成立农信党校,培训基层支部书记,为党员干部和人才队伍素质提升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为海南农信持续推进现代化金融企业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选树典型,创办《海南农信人》内刊,推出“海南农信党建”公众号,为农信改革发展鼓与呼。

通过党建引领,实现上下联动,以党建促发展。7月12日,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全面服务文昌市乡村振兴暨服务航天城开发建设、党建共建促整村授信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文昌市举行。此次签约是海南农信开创金融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银政深化党建共建的生动局面,聚合资源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目前,全省19家市县行社结成共建对子单位达380余家,涉及到镇村组织、农合组织及中小微企业等各类涉农主体,实施队伍联动、阵地联建、资源共享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用金融之力带动更多资源投入到海南自贸港建设伟业中。

通过党建引领,为农信改革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动能。在改革形成共识的基础性上,为落实“三对”“三转”“四服务”,探索海南农信高质量发展之路,海南农信党委班子深入湖南、湖北、深圳等地农合机构考察学习,取经问道,与对方建立战略合作机制,持续深入开展密切合作。对接自贸港建设“先行区”,精准服务11个自贸港重点产业园区,由市县行社组成专班“一对一”服务,有针对性开发“一链通”保理业务、综评贷等产品。全力服务自贸港主导产业,海南农信通过组合式多样化的产品及服务,叠加优惠利率,满足客户个性化融资需求,为自贸港培育壮大产业提供金融支持。

海南农信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浪潮中涅槃重生,在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中成长壮大,在拥抱自贸港建设新征程中阔步前行。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展望农信未来,不忘初心、坚守定位,改革创新、步履不止,前面必然是一条椰影婆娑、绿树成荫、充满生机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