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救治,请牢记两个“120”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8-31

作者: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编辑:许媛媛

8月18日,著名表演艺术家谢园因突发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逝世,将生命定格在61岁。那么,心肌梗死到底是什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先霞主任医师与大家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心肌梗死。

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由于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其结果可造成心脏骤停猝死危及生命,死亡率高。

由于缺血缺氧的原因各异,国际共识又将其细分为5个类型。 

1型是自发性心肌梗死,比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的冠状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导致了心肌缺血坏死; 

2型是继发于缺血的心肌梗死,这类跟动脉粥样硬化无关,而是心肌供氧和需求失衡所致。如冠状动脉痉挛、贫血、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3型是心脏性猝死,常伴有心肌缺血症状和新发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4型和5型心肌梗死均因手术导致,前者指介入治疗或放支架引发的心肌梗死,后者则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相关。 

常见诱发因素有哪些?

近年来,我国心肌梗死死亡率快速增长,成为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肌梗死患者常见诱发因素:

1、过劳。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便秘。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3、吸烟、大量饮酒。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突然的温度变化也是会造成心肌梗死。因为在气候转变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及时的进入寒冷天气的角色,所以就会在突如其来的寒冷中患病。冠心病患者对于寒冷的天气一定要多加注意,因为冠心病很有可能会进展为心肌梗死。在秋冬季节,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以防疾病的发生。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暴饮暴食。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6、激动。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可能发生心肌梗死的征兆

1、突然剧烈胸痛或者胸部憋闷或疼痛时间超过15分钟; 

2、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 

3、出现原因不明的胸背疼、肩颈胳膊疼; 

4、患有肥胖症、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且平时没有上腹部不适的患者,突然出现胃疼; 

5、出现很短时间的牙疼,通常持续3分钟左右,并在1周内反复发作; 

6、从来没有失眠经历,或是没发生什么刺激、焦虑的事情却毫无缘由地焦虑时; 

7、在没有任何诱因的前提下,忽然发现自己无缘无故心跳加速,持续时间在1分钟到10分钟之间,且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过度饱餐后出现; 

8、感觉疲劳头晕,休息之后也不能缓解。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请提高警惕,这可能就是心肌梗死的前兆,必须立即就医。

心肌梗死的治疗

治疗心肌梗死重在及早发现、及早入院治疗。治疗原则是尽早使心肌血液再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或者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一般需要在患者起病3-6小时(最多12小时)内使其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心肌再灌注可以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时实现,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尽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PCI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心梗救治,牢记两个“120”

心梗救治,必须要牢记两个“120”:第一,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第二,把握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 

1、及时辨别心梗。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或偏左部位出现疼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

一般来说,胸痛持续超过5分钟就应提高警惕,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

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本人及家属需格外警惕,最好马上送医,绝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2、马上拨打急救电话。据统计发现,心梗患者中近一半自行到医院就诊,只有不到26%的人通过呼叫急救车到达医院。但实际上,自己送医存在很多弊端。

首先,随意搬动患者或患者自行走动,会提高院外死亡率;相反,如果拨打急救电话,医生会在来的路上指导患者先行自救;

其次,很多人不了解医院的情况,送去的医院可能没有救治心梗的能力,即使有能力,院方也可能因没做好人员、设备和床位的准备,从而延误救治。

3、平静地等待救援。如果病人存在冠心病病史,怀疑心梗时,可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但如果没有病史或不清楚病人的情况时,最好不要随便给病人服药。

让病人平躺保持安静,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吸氧,实在没有氧气,可以把窗户打开,让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

发生心梗后,最坏的情况是室颤,可能导致猝死。此时,最好保持病人的呼吸道畅通,并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防止脑缺氧,以免大脑细胞迅速死亡。

4、配合医生的工作。病人如确诊心梗就应马上进行手术,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病人家属往往不太配合,这和当下的医患关系有关,导致宝贵的抢救时机白白被浪费。因此,为了病人的安危,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并配合医生工作,尽快签字,尽快手术。

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原则

1、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日常饮食应尽量以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作烹调用油。上述植物油为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应多吃豆制品,少食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高的动物内脏。每日胆固醇的总摄入量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

2、补充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维生素C具有加强血管弹性、韧性,防止出血的作用,又可促进创面愈合。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主要是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猕猴桃、柑桔、草莓、新鲜大枣等。微量元素中的碘、镁对降低血清胆固醇有重要作用,可减少胆固醇脂和钙盐在血管壁内的沉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海产食物中的鱼、虾、蟹、海带、海蜇、紫菜等含碘量均较多,日常饮食中可经常交替食用。镁可以提高心肌的兴奋性,若体内缺镁,会出现心律紊乱、胸闷气短、并影响冠状动脉血流,进一步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对于有病的心肌更加不利,甚至可使病情再次复发。镁在绿叶蔬菜中含量较多。

3、注意钠、钾平衡,适当增加镁的摄入,以防止或减轻并发症,尤其是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一般建议低盐饮食,但急性期若小便中钠丧失过多,则不必过分限制钠盐。膳食中钠、钾、镁的摄入,应据病情随时调整。

4、饮食应平衡、清淡且富有营养,以改善机体,包括心肌细胞的营养供给,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应避免过量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避免进食大量脂肪,因为有可能因餐后血脂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导致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形成。

5、控制热量的摄入。临床资料表明,心肌梗塞患者身体超重或肥胖的较多,因脂肪过多环绕心脏,压迫心肌,致使心肌功能进一步减弱。因此,要限制饮食总热量,以控制体重。

6、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时,常有胃肠功能紊乱,饮食更应注意。发病开始的1-2天,仅给热水果汁、米汤、蜂蜜水、藕粉等流质饮食,每日6-7次,每次100-150毫升。若患者心功能好转,疼痛减轻后,可逐渐增加一些瘦肉、蒸鸡蛋白、稀米粥等饮食。随着病情的恢复,病后6周可采用冠心病的饮食治疗,但饮食仍需柔软,易于消化。

刘先霞主任特别提醒,近些年,三四十岁就患心梗的人越来越多见,甚至有二十多岁的患者。心梗再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越来越青睐中青年人。所以年轻人应该注意释放压力、饮食宜多样化、低盐低油脂、规律运动等,避免“三高”提前出现。此外,要注意提前做好危险因素预防,每年定期体检,评估血管情况,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