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从“一网通办”到“一网通办”

来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时间:2019-12-27

编辑:符钰超

单一窗口是国际通行的贸易便利化措施,是改善跨境贸易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国际贸易领域的“一网通办”。

2014年起,上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依托地方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口岸),率先启动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把它作为上海自贸区贸易监管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上海口岸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其中,贡献力量,感受变化,获得便利。目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形成兼具监管和服务特点的10大功能板块,53项地方应用,对接22个部门,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形成了服务品牌,并复制推广到全国。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考察上海期间专题听取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汇报,李克强总理2016年11月现场调研单一窗口,2018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面向全球推介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做法,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也荣获第三次国务院大督查典型案例表扬。


2019年,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方便企业办事,市商务委(口岸办)主动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上海“一网通办”平台对接。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在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同时,记录了进出口边境的大量数据,为更好的服务企业,在市大数据中心指导下,市商务委(口岸办)、亿通公司启动了资源编目及数据归集工作,形成了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据资源目录,涉及5类数据、15张数据表,共计1356个数据项。2019年10月启动技术对接工作,于2019年11月8日完成技术对接,数据正式传输,历史数据在一周内成功完成传送,累计对接数据量超过1亿条。目前数据对接以日为频率正常运行。



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源为各级政府部门及时掌握上海经济发展现状,为促进企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有效地支撑,必将进一步提升上海进出口企业活力和政府政策的有效性。

2019年上海市“一网通办”重点工作中还提出了优化营商环境100个服务事项,市商务委(口岸办)重点落实办理货物进出口边境手续相关流程改革,会同上海海关、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上港集团、上海电子口岸(亿通公司)等单位,吸纳企业全程参与调研,全面收集、系统梳理口岸物流、信息流、单证流、支付流上的各类问题,针对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标世行评价建议,瞄准国际一流标准,全方位不断加大精简单证、简化流程、降低费用工作力度,加快全流程、全环节、全链条的通关便利化改革进程,持续不断,久久为功,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一个平台、一次递交、一个标准为目标积极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企业通过单一窗口“一个平台、一次提交”,实现办理货物进出口边境手续各审批单位材料统一。上海单一窗口已建立起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简化申报数据大表,制定出关于数据交换标准化的倡议,这项成果已直接应用到国家标准版单一窗口的建设中。通过数据的标准化,目前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同步84个电子口岸基础应用系统,62个业务模块,实现了数据贯通,减少了企业大量的信息重复提交工作。

进出口边境贸易涉及到船公司、码头、通关、物流等十几个环节,多部门审批,传统进出口边境手续一切顺利也要3-5天以上。货物在港口的滞留是按天收费的,超出堆存期会产生高昂费用,也会影响港口正常运作。经世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确认,上海口岸实现了进口边界合规时间大幅压缩到37小时,进口、出口边界合规费用分别压缩71%和53%,单证合规时间和费用双降,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本节约。(上海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