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海南1月29日讯(程文霞)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长周裕锴教授就古人假借前世名人“伪托”自己作品的现象作简要归纳,并举出历来伪托名人作品影响较大的三个例证:一、日本僧人伪托苏轼《观潮》诗,即“庐山烟雨浙江潮”一首。由易公子之类网红煞有介事的赏析,迷倒不少不读书的苏迷。二、明人伪托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甚至蒙倒了郭绍虞先生这样的学者,直至陈尚君、汪涌豪二先生考证后方正本清源。三、明人伪托岳飞《满江红》,虽有余嘉锡、夏承焘、钱钟书等大家称其伪作,然而因另一些学界大师的支持,至今难成定谳。周教授指出:以上三例有共同点,伪作皆出现于名人去世数百年之后,苏诗不见于任何苏轼全集;《二十四诗品》不见于任何版本的司空图文集,也不见于任何唐宋元目录学著作;《满江红》不见于岳飞孙子亲自收集编辑的文集,也不见于任何宋元典籍记载。周教授进一步分析认为:何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些历史名人也成为“箭垛式”的人物,后世的人会编出一些故事和作品堆到他身上。据美国汉学家艾朗诺先生《才女之累》考证,李清照的词作也有这样的情况。
周教授同时转发了“知乎”刊载的《据传作者为苏轼的 <观潮>最早出自哪本古籍?》①一文,作者“屠龙少年周旭”在文中先公布结论:据传作者为苏轼的“庐山烟雨浙江潮”一诗,在中国古代各种相关文献中均找不到出处,由赵学浩、EukleidesWong两位在日本进行考证,找到了此诗形成过程的重要证据。
唐宋以来,东瀛(日本)对中华文明的学习、保存和研究持续不断,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过朝代更迭、战火频仍的中华故国、中原大地。
赵学浩、EukleidesWong两位通过大量日本文献史料的调查考证,比较清晰地找到了“庐山烟雨浙江潮”这首在国内被传播到几近疯狂程度的所谓苏轼诗作的来龙去脉:
第一阶段:诗句雏形两句初出,与苏轼无关。
十五世纪末期,大约我国明朝弘治年间,日本禅宗二十四流之一“大应派”所属“东阳英朝”开始经由日本禅僧、出版商编辑汇总汉语禅诗,后完成《禅林句集》(又名《句双纸》)。日本京都大德寺、妙心寺住持东阳英朝约在1428-1504年间,此句诗可能那时已经出现。
元禄六年(1693,康熙三十二年)《句双纸》出版。此书汇集了大量汉文禅语诗句,其中有诗句:“到得归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此句并无任何出处或作者信息,也不存在前后其他诗句。目前查得,这应是此诗最早面世的形态。
元禄六年(1693,康熙三十二年)日本出版《句双纸》所载“到得归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第二阶段:形成四句诗的基本模式,并标注为苏东坡所作。
赵学浩指出:可以找到的最早的提到这首诗的实体书,是明治二十七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由京都贝叶书院藏版的《首书增补禅林句集》。此书正文记有“到得归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在页面天头以小字注有“庐山烟雨浙江潮,不到千般恨不消”,在页面地脚标有“东坡首尾吟”。
京都贝叶书院藏版《首书增补禅林句集》中收录的“东坡首尾吟”。
第三阶段:基本定型,明确标注为苏东坡作品“首尾吟”,并且大量译作日文出版发行。
作者找到日本大正4年(1915)由山田孝道(1863-1928)撰写的《禅宗词典》,尚未收录“庐山烟雨浙江潮”词条。而昭和十年(1935)开始出版流传的中川涩庵著、今井福山校《禅语字汇》,列有专门词条,诗句个别汉字稍有变化,估计是日语训读音相同而汉字写法不同所导致。
翻过1915年(大正4年)由山田孝道(1863-1928)撰写的《禅宗词典》,尚且没有收录“庐山烟雨浙江潮”的词条,可能是当时此诗流传度还赶不上现在。
1935年(昭和10年)开始出版的中川涩庵著、今井福山(1854-1945)校《禅语字汇》,便有了专门的词条,诗句个别汉字稍有变化,估计是日语训读音相同而汉字写法不同所导致的。诗句顺序与后来流传的不同:“到得归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庐山烟雨浙江潮,不到千般恨不消。”正文后有小字注“苏东坡的首尾吟”。解释只有一句:“悟ればとて、別に変りは無しの意”(即便说是觉悟后,也没有什么变化)。
中川涩庵著、今井福山校《禅语字汇》中所载此诗四句。
1950年日本著名禅学者铃木大拙在美国出版的《Living by Zen》,1957年改由日语出版的《由禅生活》(禅による生活,中译名《禅与生活》)中,开篇引用了这首诗歌作为引子倒入正题,并且某种程度上还引用了《禅语字汇》相似的观点,提出了这一诗作应是受北宋时禅僧青原惟信一段话的影响:“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作者也作进一步分析认为:至于此诗是中国不知名民间作者所作,传入日本,因为苏东坡去过庐山、任职杭州,所以便认为是苏东坡所作,还是原来就是日本人自己流传形成,此后流传到中国内地,则需要更多、更早出版的作品作为证据。
新浪网曾刊发另一考证文章,提及李公羽曾发表相关论文。2022年5月27日,新浪网刊发《不做无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②一文,文末注明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但未注姓名。文章批评一些“无聊”之人不经考证即大量传播此诗为苏轼所作。文中列举作者为此诗出处,数日翻检资料,做大量考据的具体过程,并提到:“此外,国际人文学会(加拿大)主办的《文化中国》③ 2021年第3期刊登了中国苏轼研究学会李公羽论文《“庐山烟雨浙江潮”并非苏轼作品》,但我没看到这篇论文全文。”
李公羽《“庐山烟雨浙江潮”并非苏轼作品》,全文1.6万字,在国际人文学会(加拿大)主办的《文化中国学刊》发表之后,中国网等多家媒体摘要转发,“苏学研究”公众号也全文刊出。④
国际人文学会(加拿大)主办的《文化中国学刊》刊登李公羽《“庐山烟雨浙江潮”并非苏轼作品》全文。
①《据传作者为苏轼的《观潮》最早出自哪本古籍?》,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204624?s_r=0&utm_campaign=shareopn&utm_medium=social&utm_oi=734150033506574336&utm_psn=1602388227146649600&utm_source=wechat_session
②《不做无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新浪,2022年05月27日。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2-05-27/doc-imizirau5047869.shtml?finpagefr=p_115
③李公羽《“庐山烟雨浙江潮”并非苏轼作品》,国际人文学会(加拿大)《文化中国学刊》,2021年第3期,第162页。
④李公羽 《“庐山烟雨浙江潮”并非苏轼作品》,《苏学研究》,2021年10月18日。
https://mp.weixin.qq.com/s/-iYc6XaczYMB41fgTGShvw
责任编辑:程文霞
今 日 要 闻
MORE关 注 我 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