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
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一场)
“聚力发展 乘势开局
打造高质量发展澄迈样板”
澄迈专场
(2022年6月8日)
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廖宝祺: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一场——澄迈专场。今天专场的主题是“聚力发展 乘势开局 打造高质量发展澄迈样板”。
近年来,澄迈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把促进经济提质扩量增效摆在首位,重点抓牢项目招引和有效投资,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两区两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做好“港城网”三篇文章,加快构建多元支撑的具有澄迈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幸福澄迈交出了一份提振信心的优异答卷。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中共澄迈县委书记尹丽波女士,澄迈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韩赵炎先生,澄迈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洪海波女士,澄迈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蔡笃汉先生,澄迈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姑女士,海南生态软件园管理局副局长张伟亮先生。他们将向大家介绍澄迈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首先,有请尹丽波书记介绍有关情况。
中共澄迈县委书记尹丽波: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向大家推荐介绍我们澄迈。首先,我谨代表澄迈县委、县政府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澄迈的关心和支持!
过去五年,澄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抢抓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以上殊荣,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彰显了“澄迈担当”。
一、坚持稳增长、争一流,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稳步迈进高质量发展轨道,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全省第一梯队,经济实力稳居15个县级行政辖区之首。2021年全县经济总量达到400.81亿元,是2016年的1.56倍,全省排名第四;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3.1亿元,是2016年的3.1倍,实现年均超过25%的高速增长,总量全省排名第三。2022年一季度全县经济总量和增速稳居全省第四,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稳定。
二、坚持调结构、促转型,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新格局。我们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构建起符合澄迈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一二”的历史性转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21家,排名全省第三,成功实现动能转换。二是主导产业强劲发展。具有澄迈特色的数字经济、现代物流、油气勘探生产服务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四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稳定基本盘的压舱石。数字经济产业营收破千亿、税收破百亿,海南生态软件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扎实推进海南国家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基地建设,汇聚了120余家区块链应用和研究企业,云海链成功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名单。澄迈(南海)油气勘探生产服务基地已入驻相关企业31家,引进15个项目落户,油服产业聚集效益初显。京东、苏宁、新加坡丰树集团等物流龙头企业先后入驻金马物流园区,物流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了“6+2”特色品牌,其中4个品牌年产值破亿元。三是绿色产业加快布局。引进福山油田CCUS、宝石花同方地热资源等低碳产业项目,“双碳”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坚持勇担当、重落实,为自贸港建设注入新动能。我们以重点产业园区为载体,积极推动自贸港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两个15%”所得税政策累计为企业和个人分别减免12.28亿元和12.43亿元。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了476.71倍。自贸港多项“首单”“首次”在澄迈落地,其中首艘“零关税”进口集装箱船舶在马村港海关顺利通关放行、国内首座沿海LNG船舶加注站在澄迈正式投运、海南首款进口网络游戏获批等。率先实现“海澄文定”公交一体化,澄迈至海口市域公交化列车正式运营。
四、坚持敢改革、善创新,高质量发展迸发新活力。我们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完成178项重点改革任务,打造了一流营商环境,市场活力得到充分激发,2018年以来新增市场主体4.24万家,累计达到5.4万家,新增各类人才2.01万人,总量达到7.1万人。推出“极简审批”“拿地即开工”等一批制度改革创新举措,其中“极简审批”改革做法入选国务院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并荣获首届“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创新奖”一等奖。
五、坚持惠民生、增福祉,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新提升。我们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五年累计投入民生事业资金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8%,有力保障各项民生事业发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生活垃圾全部实现“零”填埋,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优良水平。秉持“阳光快乐”教育理念,先后引进iSchool、华迈中学、海中美伦校区等一批优质资源,启动农村集中寄宿制办学试点项目建设和集团化办学工作,荣获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等多个国家荣誉称号。率先全省上线应用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走在全国前列。
六、坚持守底线、筑屏障,风险防控能力再上新台阶。我们牢牢把握“管得住”才能“放得开”这一原则,15个领域风险总体可控。慎始慎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累计接种疫苗124.9万剂,全民防疫屏障进一步筑牢。扎实推进封关准备,设立桥头、东水、马村、马村港4个反走私综合执法站,做到辖区港口、停泊点、岸线及进出港渔船动态无缝隙监控。
七、坚持凝人心、聚合力,基层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我们始终贯彻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扎实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建立健全激励干部、容错纠错、澄清保护等机制。高位推动能力提升建设年工作,深化拓展“查破促”活动,干部能力作风明显提升。创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支部建在乡村振兴一线”、党建联盟等基层党建品牌,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作用不断增强。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治生态不断净化。
站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澄迈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的殷殷嘱托,心怀“国之大者”,坚定贯彻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1348”战略框架,深入实施“两区两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做好“港城网”三篇文章,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争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生动范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谢谢大家!
廖宝祺:
感谢尹丽波书记的精彩介绍。接下来,我们进入答记者问环节。请各位记者在提问前通报所代表的媒体机构。现在开始提问。请举手示意。
答记者问
经济日报记者:
今年是全省“产业投资提升年”“基础设施推进年”,也是澄迈县“项目建设年”,请问今年澄迈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澄迈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韩赵炎:
澄迈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按照全省“产业投资提升年”“基础设施推进年”的统一部署,积极谋划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重点采取以下五方面举措:
一是成立项目策划专班,适度超前谋划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总召集人的工作专班,结合各类资金申报方向,组建交通基础设施工作组等共12个工作组,同时引进第三方咨询机构参与项目谋划,统筹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升我县政府投资项目质量。
二是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施行项目精细化管理。今年全县的省县重点项目93个,年度计划投资超100亿元。实行“六个一”项目跟踪责任制、项目管家帮办(代办)制度等,持续提升项目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项目精细化管理。
三是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多层级推动问题化解。县政府定期对全县项目谋划储备、推进建设和固投完成情况进行调度,研究化解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并对抓项目不利影响投资进度的责任单位进行约谈提醒。
四是实行“四色”预警机制,盯紧项目序时进度。对在建项目、年内拟新开工项目和谋划储备项目实行投资完成率通报、倒排工期和“挂图作战”,按照项目推进的序时进度分别标注绿色表扬、黄色预警、红色警告和黑色严重警告,实现“四色”预警通报。
五是实现“三张清单”闭环管理,加强问题跟踪督办。通过建立项目问题清单、问题转办清单和履职责任清单等3张清单,实现项目问题收集、转办、督办全流程闭环管理,增强要素保障部门推动项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准、高效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
香港商报记者:
近年来,营商环境建设备受关注。在海南各个市县都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背景下,澄迈在营商环境建设上有哪些特点及亮点,又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谢谢。
韩赵炎:
澄迈坚持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重要特征和核心竞争力。
主要做法:
围绕“四个提升”修好营商环境这门“必修课”。
一是提升工作的系统性。委托专业机构全程参与制定工作方案、探索制度创新和开展考核评价,组织编制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方案(1.0版),围绕十大方向开展制度集成创新,着力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二是提升企业的满意度。及时跟踪督办省转办问题线索及体验员所反馈的问题,坚持上门服务企业,着力破解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
三是提升工作的联动性。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与“查破促”暨能力建设年等活动结合,把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制度试点工作作为一项揭榜挂帅工程加以推进。
四是提升考核的导向性。出台《澄迈县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工作考核办法》等,对营商环境工作进行量化评分考核,专员服务企业成效显著的可纳入营商环境领跑工程给予奖励。
主要成效:
澄迈的营商环境正在转化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生产力。主要表现为“三个转化”。
一是“试点”成果正在转化为“示范”效应。为推动企业首席服务专员制度试点工作走深走实,通过构建“一套流程、两个覆盖、三个导向、四个品牌、五项机制”一体化工作体系,实现全县56名专员包联企业服务全覆盖。推出极简审批、“水电气网”联合报装服务、“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等各领域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相关案例,有效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是机制的建立健全正在转化为服务质量提升。经过探索实践,初步建立了县委县政府抓统筹、县营商办抓协调、各成员单位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如在服务流程上,根据企业不同类型需求,按照投诉类、建议类等匹配对应标准化服务流程;在服务导向上,建立了专员上门服务企业的五条负面清单,规范约束专员的行为。在推动问题解决上,我们建立了专员上门服务、专员会商责任单位、县级专题会研究和转办省营商办等四个层级路径。在专员管理上,建立了三张清单管理,即工作清单、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并三张清单的最终得分作为专员工作成效的考核依据。
三是干部的能力素质正在转化为企业的满意提升。通过大抓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县领导干部服务企业的意识和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特别首批56名企业首席服务专员来自县政府各部门、各镇、各园区等,有些领导干部之前不了解营商环境和项目建设等工作,通过这次上门服务、面对面交流,许多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此外,我们坚持把让企业满意作为工作成效的重要参考,比如在对企业首席服务专员进行考核评分体系中,企业的评分比重高达70%。
证券导报记者:
近年来,澄迈县在打造高质量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在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发挥合作办学辐射带动作用方面,促进了澄迈的教育质量提升。想请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谢谢。
澄迈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洪海波:
感谢媒体记者朋友的提问。省委书记沈晓明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海南要“办好具有海南特色的优质教育,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推动教师队伍提质增效,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作为海南改革创新的主力军,澄迈县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在打造高质量教育的赛道上一路疾驰,在全面保障每一位孩子“有学上”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办学”“集中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有效办学方式让每一位孩子“上好学”的意愿得到实现。
一、加大优质学位供给,推进教育高地建设。我县大力实施“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把最好的地块、最好的资源、最大的投入用在教育上,成功引进华东师范大学澄迈实验中学、海南中学美伦校区、海南微城未来教育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海南外国语学校、海南红黄蓝生态幼儿园等优质校园,为我县提供近1.5万个优质学位,逐步形成老城地区全县教育的“制高点”,完成打造教育高地这一重大教育工程,是澄迈县快速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也是促进澄迈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区”和“试验田”。
二、发挥名校辐射效应,带动县域教育质量提升。澄迈县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实施“名校+”“联盟+”战略,实现名校资源辐射发展。2018年成立澄迈思源实验教育扶贫联盟“阵地”,托管太平、山口、金安三个教育薄弱片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带动薄弱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显著成效。今年,澄迈县安排专项资金启动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通过以华迈实验中学、澄迈中学、思源实验学校等优质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对口帮扶马村学校、文儒中学、桥头中学等薄弱学校。教育集团坚持“理念联创、管理联通、资源联享、课程联教、师资联研、评价联测”,通过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三、强化人才引进交流,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澄迈县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近5年来,采取“校长+骨干”团队引进方式,面向全国投入约1000万元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共引进55名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建立教育集团教师队伍统一培养、培训、评价和考核等机制,按照3年一个周期,由集团成员学校共同制定教师交流方案和考核办法,实施名优教师跨校走教、骨干教师跨校支教、青年教师跨校跟教等举措,加大教育集团教师队伍的交流力度,促进学校管理、教学教研水平提升,加快推进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下一步,澄迈县将以更大的力度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以更大的步伐来支持推动教育改革实验,以更新的理念来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全力培养符合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的人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海南日报记者:
“双碳”背景和机遇下,请问澄迈在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和成效?谢谢。
澄迈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蔡笃汉:
感谢媒体朋友对澄迈“双碳”工作的关心。续2021年之后,今年“双碳”目标再次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是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争当‘双碳’优等生”,澄迈县积极抢抓“双碳”机遇,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主要举措和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澄迈县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编制了《澄迈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专项规划(2021-2025年)》五年规划和《澄迈县综合能源发展和利用专项规划》。
二是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体系。编制了由1个综合政策措施和若干专项扶持措施组成的“1+N”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体系,重点支持鼓励类产业发展壮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澄迈基本已经形成了以数字经济、油服、供应链物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低碳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三是积极拓展绿色低碳产业链条。我县通过强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示范项目建设,支持福山油田建成了年处理20万吨的二氧化碳捕集、液化装置,形成完整的二氧化碳注采、集输、储运、处理技术体系,并且与福山油田总部南方石油勘探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油气勘探开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重点领域发展。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拓展以CCUS、氢能和地热利用为主的绿色低碳产业链,推动形成脱碳、制氢、采油等一体化关联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碳封存示范基地,助力我省“双碳”目标的实现。
四是努力打造“零碳园区”。零碳园区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给澄迈的重要任务,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清洁能源开发,以宝石花同方地热项目来打造零碳园区的样板。同时,积极推动老城经济开发区、生态软件园根据产业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探索开展不同类型的零碳示范园区,力争“双碳”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五是大力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我县正在不断优化产业政策,加速实施“腾笼换鸟”,通过谋划出台《澄迈县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完善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机制来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益,促进“创新强、亩产高、节能好、减排多”的企业加快发展,推动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和低效益企业转型转产,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发展。
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
我们知道,澄迈的农业不仅品牌多,名气也大。请问澄迈县在品牌富农、推动乡村振兴上有哪些经验做法?谢谢。
澄迈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姑:
感谢记者朋友对澄迈品牌农业的关注,对于刚才您提到的问题,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一是实施“商标富农”工程。2009年,澄迈在全省率先与原省工商局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启动“商标富农”工程,出台一系列奖励扶持办法,引导老百姓树立“商标”意识,注册品牌商标,提升产品价值。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2009年以前,有农民拉一车桥头地瓜到海口去卖,每斤才卖4毛钱,后来经过商标注册、品牌宣传推广以后,桥头地瓜的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田间收购价达到每斤4块钱,包装后可达每斤十块钱左右,涨了10倍以上。去年桥头的沙土村还入选了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澄迈还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筹建单位。
二是用好“长寿”“富硒”“绿色”特色名片。澄迈素有“青山绿水廿万顷,十里常逢百岁人”的美誉,是世界长寿之乡。富硒土地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6%,是我省乃至全国富硒土壤分布较集中、面积较大的市县之一,被誉为世界富硒福地。澄迈还是中国绿色名县,拥有“两品一标”认证18个。这三张名片为澄迈打造和推广品牌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底,每年在冬交会等大型活动的展览和推介,澄迈的农产品订单纷至沓来,去年冬交会就签下了农产品及农副产品意向订单47.52亿元,产销有效对接,也直接带动了澄迈老百姓创收增收。
三是在“育、种、销、管”环节下足功夫。在“育”这方面,我们设立了8家农业科研机构,聘请科研院所农业专家,培育脱毒种苗、选育优良品种;在“种”这方面,实行种植品类分级管理,明确了核心区、县域、县外省内等三个种植类别,并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制定推广生产技术标准,如桥头地瓜建设原种苗基地2个,年均可满足全省20万亩桥头地瓜原种苗供应需求;在“销”这方面,实行“线上线下”双管齐下,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拓宽线上销售渠道,以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抓手,搭建电商平台、开展农村电商人员培训等,预计可以带动当地农产品电商年销售额增长三成以上;在“管”这方面,主要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农业品牌管理。以澄迈福橙为例,农户种植的福橙要由福橙产销协会实行包装授权管理,如果无法获取包装资格,只能拿散装果到市场去卖,大概是3、4块钱一斤,但如果打上澄迈福橙的LOGO包装箱,就能卖到15元左右一斤。另外,我们还实行可溯源管理,每一箱福橙都会注明种植户的信息,如果生产的福橙甜度、农药残留量等指标不达标,协会就会取消当年的纸箱使用资格,这样既可以做到价格保障,又能保证质量。
四是打造“6+2”品牌矩阵。其中“6”是澄迈福橙、福山咖啡、桥头地瓜、澄迈山柚油、无核荔枝、无籽蜜柚,“2”是澄迈凤梨、大丰妃子笑。2021年,“6+2”品牌农业种植规模超过17万亩,覆盖全县7个镇8309户农户,产值突破12亿元。我县充分利用“6+2”农业品牌的影响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不断深入发展。带动全县休闲农业实现营收达1.52亿元。例如,福山镇、桥头镇利用咖啡文化风情镇、桥头地瓜文化馆等品牌阵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挖地瓜、品咖啡、游村庄”的精品旅游路线,有效带动了我县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下一步,澄迈县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为指引,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从农产品输出向种质资源和高端品牌输出转变,提高澄迈农业的“含科量”和“含金量”,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
国际商报记者:
海南生态软件园是如何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做大做强的?
海南生态软件园管理局副局长张伟亮: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
为实现“十四五”期间的建设目标,澄迈县重点在海南生态软件园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形成了以区块链国家级试验区,数字文体、数字健康、数字金融为核心的“一区三业”产业集群。2021年度园区营业收入1,900亿元;实现税收140亿元。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3亿,实现税收48亿元。
在具体做法上,首先优化产业布局,着重“点对点”精准产业集群招商和企业培育。园区围绕主导产业方向,通过协助开放场景为企业赋能,通过产业投资并购整合等方式,瞄准具有颠覆性技术及创新的项目,培育平台型生态标杆企业。例如,区块链方面,海南生态软件园成功发起设立了10亿元区块链创业投资基金;数字健康方面,揭牌海南数字医疗健康创新基地,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健康领域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区块链+大健康”、数字疗法等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数字文体方面,推进了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腾讯、百度、字节、阅文、唯品会等企业进驻海南,人员规模性进驻,业务实质性落地。
其次,深化审批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省县两级政府通过对园区管理机构--生态软件园管理局充分授权,极大的激发了园区活力,委托下放省级31项、县级136项行政审批权限。管理局在履行行政审批职能的同时进一步深化特极简审批改革,持续完善配套服务,打通审批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初步实现了园区企业办事不出园。例如,不动产审批方面,首创“不动产房管综合窗口”,推进园区不动产登记实现了“一优三减双登记”的创新改革;互联网医院医生护士备案方面,重构监管措施和备案流程,实现批量管理,审批提速3倍多;知识产权方面,成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相关服务保障。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海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工作要求,以“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为指引,以园区为载体,在“高带宽、高开放、高智能”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进一步提升有海南特色的产业集群。
廖宝祺:
感谢张伟亮副局长的解答。今天的答记者问环节就到此结束,如果大家有进一步的采访需求,欢迎在发布会结束后联系我们省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或者澄迈县委宣传部的有关同志。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尹丽波书记围绕澄迈县重点工作和成果成效,向我们展现了澄迈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情况,其他5位发布人从重点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教育质量提升、“双碳”经济发展、打造品牌农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朋友们关切的有关问题,充分展现了澄迈大力实施“两区两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推进澄迈高质量发展,争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生动范例的澄迈担当。
再次感谢今天的6位发布人,同时感谢记者朋友们的积极参与。希望各位记者朋友持续关注和报道澄迈经济社会发展的进展成效,为“打造高质量发展澄迈样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今 日 要 闻
MORE关 注 我 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