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县民协举行一届三次理事会暨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论坛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1-05-07

作者:

编辑:许媛媛

中国网讯 随着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加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一直作为国家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也来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战略目标。在此背景下,如何调适古村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传统文化如何助力现代化建设?公共文化如何建设并赋能乡村振兴?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5月2日,一场内容丰富、极具价值的“思想碰撞”论坛在九所镇镜湖村“乐东味”美食文化园举行。

参访琼南历史文化民间博物馆部分人员合影

这次论坛由乐东县文艺界联合会和乐东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乐东县九所镇镜湖村委会、海南和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乐东味美食文化园及琼南历史文化民间博物馆协办。论坛由郭义忠和孙晓主持,参与论坛的人员除了有乐东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会员外,还有一批乐东本地和外出的文化人、学者等共70多人。

参访镜湖村芬芳书院

论坛举行之前,与会人员参观了位于中灶村的由蔡宁先生创办的“琼南历史文化民间博物馆”,以及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镜湖老村、清代举人吉大文故居和镜湖村芬芳书院等,把游学、共学的概念引入论坛,彰显论坛的实践取向。

会场一角(从左到右):袁金华、蔡葩、孙体雄、方世国、邢孔史

上午主要分为两个环节:一是乐东县文联主席孙体雄的致辞,以及乐东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明发宣布该协会理事会人员任命通知;二是乐东县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周海娇作该中心工作与成果通报,以及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运山作《乐东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实践和思考》报告。

随后,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运山作《乐东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实践和思考》报告。他分别从佛罗镇的老丹村、黄流镇的黄流老村、佛老老村和九所镇的镜湖村这四个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古村落入手,分享乐东传统村落的现状与困境、以及关于保护规划方面的思考,并提出四点建议:1、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以发展促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2、基层政府很关键,村贤、能人很重要;3、活化利用,适当引入市场机制;4、搁置产权,共同保护,延续村中传统建筑寿命。

陈运山作《乐东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实践和思考》报告

乐东县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周海娇介绍了中心成立的使命与工作,并重点分享中心在本土合作社服务、创新乡土治理模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该中心在乐东县的先行先试,进一步改善乐东县的营商环境,提升项目落地效率,赋能乡村振兴。

在当天下午的环节中,吉家钦的分享题目为《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他从现代与传统的关系来谈“三农”问题,并提出快速现代化对农村带来的冲击直接造成“土地黄昏”与“文化失忆”,并引发连锁负面反应,他以他的团队在镜湖村的实践为例,从方法、内容与信念等三个方面分享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价值,并引申出他与团队的一些思考:文化是阐释的,也是实践的;文化是精英的,也是大众的;文化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

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省文联主席、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蔡葩在论坛上即兴讲述了“崖州文化和当下乡村发展的关系”,对乐东出现一批关心乡土文化建设的乡贤给予高度的评价,她认为,在某种意义上看,乐东本土的一些文化实践案例类似于民国时期晏阳初平民教育运动。同时,她指出,当下乡村发展及建设的问题,始终绕不过“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个庞大哲学命题的思考。

在论坛中,乐东县文联副主席、乐东县作协主席方世国做了《文化资源与文学创作》的报告,他建议文学创作要从本土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在论坛的自由交流阶段,乐东县民协主席陈明发、孙晓女士、陈光良教授、画家吴楚宴、民间收藏家袁金华、周长征、容族新等人畅所欲言,就本地的文化发展状况与乡村振兴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贡献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论坛进行了一天,参会人员纷纷感叹受益匪浅,称这是一场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文化盛宴,会议的产出将为乐东县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同时,这次会议也让在乐东大地上默默耕耘的本土文化社群集体走到前台,合力发声,展示了他们仰望星空而又脚踏实地的文化自觉、自信与自为之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