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病高发 专家教你“六招”轻松预防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9-08

作者: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编辑:许媛媛

入秋以后,一场秋雨一场寒,早晚温差大且气候干燥,心脑血管疾病的多事之秋也随之而来。心脑血管疾病有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在秋冬季节高发呢?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今天,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疗左敏芳医师为大家支招。

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指的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和出血性的疾病。据有关医疗部门调查统计: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冠心病等的发病率占全年发病总人数的69.5%。其病在心脑,根在血液血管。

心脑血管疾病三大特点: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

我国心脑血管病患者至少2.3亿,每年有300万人因心脑血管疾病猝死,700万人因脑卒中而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

毫不夸张地说,每24秒就有一个中国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去,每10秒就有一个国人因此病而致残,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

秋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血管收缩,由于血脂长期沉积,血管内壁形成许多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管腔变窄,秋冬季节,由于天气寒冷,血管收缩,会使血管变得更细,引起心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血液粘度升高,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以至于血液粘度过高,引起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堵塞。

这5类人群须谨防

一直以来,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知之甚少,尤其是那些自认为年轻的人。一提到心脑血管疾病,他们就认为那是老年人的专利。事实上,这种病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人群。近几年来,年轻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并且发病的年龄也越来越小,整体来说呈年轻化倾向。很多人也许知道心脑血管疾病与高脂、高盐饮食有关,其实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很多,三餐不定、多坐少动、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病发。以下5种人群,需重点防范。

1、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身体抵抗力普遍下降。如若出现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应引起警惕。

2、肥胖人群。肥胖的人除了脂肪过多外,往往还伴随着血液中的胆固醇超标,这就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了病发的隐患。

3、过度饮食人群。吃得多,摄入的热量就多,多余的热量很可能就会转化为脂肪,从而导致肥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4、嗜烟酗酒人群。吸烟喝酒会对血液循环及内脏造成伤害,进而出现血流不畅、血管痉挛的毛病,最终极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5、压力过大人群。压力过大会影响到整个神经系统,导致精神紧张,从而影响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人体器官功能紊乱乃至失衡,如此一来就极易造成动脉硬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秋天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不能贪凉。秋天的中午气温也处于燥热状态,人们喜欢喝冷饮、待在空调房里、冲凉水澡,其实这是不健康的,这种冷刺激容易引起血管的收缩,导致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衰患者引起心衰或者感染,室内的温度应该随着室外温度变化来进行调整,另外室内外温差要控制在5℃左右。

2、致血压会突然的上升,从而导致了心肌缺血,所以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有太大波动,这样才能够让心脑血管患者安全的度过秋季。

3、多补充水分。秋季天气比较干燥,身体里的水分消失得也比较快,要是没有及时的补充,那么血液就会变得更加的粘稠,减慢了血流的速度,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形成缺血性的中风、脑血栓、心肌梗死或者心绞痛。每次在出门时一定要带好水,可以选择糖水或者淡盐水,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如果喝得太多或者太快的话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4、适量的运动。适当的进行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的功能,让身体的微循环和血液循环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可以采取散步的运动方式安全并且简单。通过散步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能力,加快心跳,血流速度也会加快,增多了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从而能够让身体得到适应,对心脏也会带来一定的锻炼。

5、饮食要合理。在秋季要追寻容易消化、高蛋白质的食物比如大豆、牛奶、鸡肉、鱼类,另外也要多吃富含纤维的粗粮蔬菜,这样可以为身体提供更多的维生素,少吃一些煎炸烧烤、熏制和腌制的食物,控制甜食的摄入量,低盐饮食,吃饭时不能吃的太饱,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

6、定期的体检。秋季患者一定要随时的关注自己的血压,查看脉搏的跳动有无异常,每天可以进行早晚两次的血压测量,并且要记录好血压的异常。因为到了秋季天气干燥,会增加血流量和心跳速度,心肌耗氧量也会增加。

左敏芳提示,有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进入秋冬季节,要记住七字箴言:少油少盐多运动。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让身体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