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文化大讲堂:学者张昌赋讲授“张岳崧文化与家学渊源”

来源:海口市家和文化研究会

时间:2023-05-29

作者:赵欣卉

编辑:闫清弦

5月27日上午,由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 “记得住历史,看得见乡愁”大型公益系列活动“琼州文化大讲堂”第34场讲座“海南唯一探花郎成长成才”分享会,在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文化室举行。海南省张岳崧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高级讲师张昌赋专题讲授《张岳崧文化与家学渊源》,详细叙述了“海南四大才子”之一、清代书画家张岳崧传奇的一生及其卓越成就,以此弘扬海南历史文化和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吸引了众多文化界、艺术界、史学界人士到场参加。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张昌赋结合张岳崧的出生地高林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建设,以及海南张氏渡琼始祖、张岳崧的祖辈和后辈人才状况、张岳崧励志而不平凡的一生经历等,进行了地为什么灵、人为什么杰和张岳崧的成才之道、为官之道、为人之道等五个大方面的深入讲述,向听众展现了一个历史文化非常丰富独特的海南名村和一位家学渊源特别深厚、极具正能量而且是高大立体的海南历史名人形象 。

在讲到探花故里高林村之地为什么灵方面,张昌赋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切入,由村口和祠堂南面的百年榕树、上衙旧居二百年的桃树和百合树、村前的田洋里(官玉带)种植的水稻和附近各种热带水果树木讲起,总结该村不仅地理环境优越、文旅资源丰富、诸多基地涌现,而且古建兼容并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历史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旅居康养生活独特,属“八龙戏珠”形势 和“四灵围合”的格局,是人类理想的居住环境,也是孕育杰出人才的摇篮。

 张昌赋重点从人文环境阐述人为什么杰?在讲座中,他利用电子屏幕展示了高林村的“日月井”、古官道、驼峰木雕、匾额、张岳崧手书阴刻葵木楹联等,以及张岳崧家自送榜陈嵩庆报官称为“海南第一家”至今,这个拥有丰厚历史文化与优美自然环境的古村落所取得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百村社会治理调查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镇和张岳崧廉政教育基地、海南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等名牌。此外,还展示了均为九宫格结构、各有1500平方米的张岳崧故居的出生祖居(上衙)、晚年所居(下衙),以及2700平方米的张氏祠堂等及其收藏的各种文物,讲述文物中包含的人物故事,由这些概况及其内涵,阐明探花故里自古地灵人杰,说明张岳崧作为海南科举时代唯一的探花,为何曾让嘉庆皇帝大赞神州大地“何地无才”。

张昌赋结合史实重点讲述了张岳崧的成才之道、为官之道、为人之道。耕读、自学、贵人相助,促使张岳崧健康成长、逐步成才。他在海南读过私塾,进过定安县学,但从未在书院读过书,粤秀书院是他1801年春渡海赴省城考取了“优贡生”后结缘的第一座书院。后来他受聘主讲琼台书院和端溪书院,因材施教,一时间出现“人才称盛”之况。他心怀感恩,不仅在山西等地任知县时创建简城书院等,还一生注重发动社会各界助学,捐助多个书院,一直发展教育,备受赞誉。

除了在任官之地大力兴办教育、省吃俭用、薪俸有余则捐资办学,注重地方文化教育事业,而且还有湖北治水、协助林则徐禁烟、编纂道光《琼州府志》……张岳崧各方面功业卓著。他把《官箴》列为族谱十则家训之首,“读圣贤书,任国家事,全力服务社会,身受父母养恩惠而回报社会,恭敬地做好自己供奉的职务”“节俭保廉,时记贫寒”等“为官”思想,都是他身心践行、为官一生的忠实写照。清、慎、勤是张岳崧的为官之道;才、智、勇,是其务实之资。张昌赋说,张岳崧秉着这六字原则,勤政廉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均源自他饱读儒家经典,博古知今,恪守祖训等所带来的巨大动力,“为人之道体现在他崇文重学方面,张岳崧的为官之道及家风家训等,对当下为官从政、修身齐家,仍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应该为今天的人们所谨记、所深思和效仿!”

此外,张昌赋还对张岳崧《家训十则》进行了解读,分析其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流传的,具有什么意义,而且还专门谈到作为清代知名的书画家、是与丘濬、海瑞、王佐并誉为“海南四大才子”之“写绝”,张岳崧存世的奏折、题跋的画册、楷书碑记等书法作品所展现出的特点与亮点、风格和魅力。在讲到与张岳崧相关的三亚崖州学宫、定安见龙塔、琼州文峰塔等,展现张岳崧具有“三教合一”之特色的“才道”,由张岳崧延伸讲到白玉蟾、丘濬、海瑞、唐胄、钟芳、邢宥、薛远、廖纪、王弘诲、谢宝、韩锦云等海南本土史上重要人物,以及流寓海南的李德裕、韦执谊、胡铨、赵鼎、李光、李纲、丁谓、卢多逊、苏东坡等众多文化名人,张昌赋激动而兴奋地说:“一部海南文化史,人才辈出,星斗丽天。这些群星照亮了曾经文化荒凉的海南大地,他们在当地兴教办学,改革陋习,推广汉文化,功不可没,也给后世带来了巨大影响。海南历史,穿越古今,海南文化,物华天宝,令人自豪!”

值得一提的是,张昌赋特别讲到张岳崧为自己家乡周围的锦山秀水所陶醉,曾根据绿水青山的形状和特色分别命名狮子册、琴岭等,并赋《高林八景》诗咏赞。如今这些景点和诗作,与张岳崧的书法作品等一样,为游人和探访者们所津津乐道。探花张岳崧次子张仲彦是进士、四子中过举人,其孙张熊祥也中举人,一家三代功名在海南不多见。入村三代21人中有秀才、举人、进士、探花18位及品官。张氏后人秉承先辈遗风,尚学重教,人文蔚起,代代人才辈出。如今,高林村民以历史文化古村为荣,以诗书传家为处世原则,民风淳朴、温良恭让。年轻人勤奋好学,文明礼貌,老年人久受熏陶,有儒者之风。张昌赋不仅畅谈了探花故里拥有“一方水土三代功名”的美誉,还谈到高林村保护与发展、德孝文化与文化自信,如及如何从历史遗产看海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看待文化名村?如何复兴海南传统文化?他说,文化遗产要“形神兼备”,把传统的“形”融入到创新的“神”中去,“历史文化需要被创意来激活,历史人物需要被解读而认定,历史人文需要被实践所利用!”

在活动中,主办方代表海口市家和文化研究会会长肖冰给主讲人张昌赋颁发了琼州文化大讲堂的顾问证书和文创奖品,并和媒体支持单位代表新浪海南总经理冯林辉、《椰城》杂志主编韩芍夷一起为高林村文化室捐赠了主办方近年来推出的《我爱我家散文诗歌集》、《小空间大自在》、《家和饰界》等书籍,海口市家和文化研究会理事长林长武专门创作了《海纳百川》等书法作品捐赠给主讲人和张岳崧故居。张昌赋也给活动各个举办方捐赠了他近年来主编的张岳崧文化方面的书籍。

张昌赋在讲授中全程充满激情,不时以古论今,还对高林村的美好未来进行了预测与展望,引发阵阵喝彩与掌声。讲座结束后,海南资深媒体人张钺对其人其课进行了点评与面对面交流。在互动环节,张昌赋还回答了现场听众关于高林村村名的由来、张岳崧的直系后裔等方面的一些提问。张岳崧第七代嫡系传人张党权讲述了他25年如一日快乐守护故居、祠堂的历程与感悟,海南男高音歌唱家李庆文原声演唱了经典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讲者与唱者共同为现场听众奉献了一场历史文化与艺术相碰撞的精神大餐。

在高林村文化室活动现场,还有海南定安探花国际旗袍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刘开碧、高林翰林文化园(三亚)顾问徐玉梅等4人组成的旗袍队展示旗袍秀,并为听众奉茶,现场茶香和书香融合,给人美妙宜人的氛围和温暖感觉。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杰,海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钥、教师张勇刚,海口市作协顾问、小说家叶海声,海南省电力学校原校长李小勤,定安县乡土文化研究会会长蔡祖平,林尤超、孙鸿斐、段万义、丁锐、陈优美、万宇轩、周青、谌默、国辉、思凡、张咪、张艳英等作家诗人、艺术家和历史文化爱好者参加了活动,并在活动中就相关话题与主讲人张昌赋、高林村村长张裴、高林村合作公司旅游部经理吴亚学等进行了交流与探讨。活动中,参加琼州文化大讲堂的听众集体参观了高林村的古巷道、古井、栈桥、果林、水库,以及张氏祠堂、张岳崧故居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张昌赋,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人。海南省张岳崧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高级讲师、艺术学副教授,省社科普示范基地负责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模范教师;省学科专家,琼台复兴计划、北师大百村社会治理重大项目等文史专家组成员。从事教育研究、教师培训和党政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常年兼聘琼台师范学院等教育教学及诸高校课题科研,曾任省青联委员、省美协学术委员、省青美协秘书长。全国文保优秀个人,完成国(省)级课题十余项,编撰出版上下册《张岳崧书法汇纂》等数部著作,其中《绣面与雕身:黎族文身文化研究》(合著)2012 年获上海图书展一等奖。主持省技工学校等 286 个校容校貌设计(132 项获省一等奖)、136 个文明生态村设计(2006 年获 CCTV-1 焦点访谈专访);组织材料申报并获中国传统村落有高林等 5 个古村,入选省市文保单位 7 项;参与琼北民居等组织申报并获批的非遗有遗 3 项,非遗保护和利用成果明显。

公益系列活动“琼州文化大讲堂”由海南学者肖冰和诗人彭桐倡议发起,得到众多单位和爱心企业大力支持。大讲堂自2019年3月启动,邀请岛内外文学、艺术、国学、历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免费为广大市民和游客讲授,持续涵养省会城市的文化气质,推动“书香海南”建设。该讲堂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去年初以来,不仅每月举办一场,还已尝试走进了海口、琼海等市的一些社区和乡村举办了不同的专题活动,今年计划将推出多场苏东坡文化专题讲座和“寻迹海南历史人物”等主题活动,以实际行动丰富更多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文化事业发展。

本次活动指导单位为海口市文联,由海口日报社、亚太(国际)家道文化研究院、海口市家和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海南华浔品味装饰有限公司、亚太(国际)家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海南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海南省张岳崧教育基金会、海南省茶叶学会协办,新浪海南、海南在线、中国网海南站为媒体支持单位,海南省旅琼文艺家协会为学术支持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