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主题项目如何“落地生根”?海南苏学专家调研推进东坡文化赋能农文旅融合

来源:中国网海南

时间:2023-11-10

作者:李笑天

编辑:方乔禾

中国网海南11月10日海口讯(李笑天)11月9日,在海南省澄迈县大丰镇一片两千亩的坡地园林中,十多名专家学者穿林海、跨水溪,就东坡文化赋能农业发展、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要素、推进农文旅项目落地,实地考察调研,献计献策。

近年来,海南省苏学研究会注重学术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紧密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系统梳理、深入挖掘、全面论证,把苏东坡在海南三年所作诗文信函中记录的自然生态、地理形态、热带风物、人文故事、历史述评等丰富史料,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与当代社会相协调,赋能乡村建设。专家学者自2018年以来,先后对昌江黎族自治县、儋州市、澄迈县、临高县等东坡行经之地的多处村落、古驿道遗迹等作实地考察,以大量文献、野外碑文等为史料依据,广泛深入挖掘东坡文化。通过论文、著作、研讨、宣讲以及新闻媒体报道、编印画册材料等多种手段,引起重视,推进共识,策划项目,推进实施,得到地方政府、村民和相关企业单位的赞赏支持。

10月20日,李公羽(前左)与海南省旅文厅、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旅投公司等专家学者在澄迈县老城镇国社村“东坡唐佐纪念园”考察调研

澄迈县是苏东坡920多年前登岛离岛之地,东坡文化历史遗存丰富,长期以来少缺少系统研究与发掘,重要历史文物和遗址也没有保护和利用。大丰镇是宋代琼州驿道上的多峰铺,是东坡自琼州府西行儋州的必经之路。8月7日,县委书记尹丽波到大丰镇东坡文化创意基地调研产业项目进展情况,要求充分利用东坡文化魅力,延长产业链条,完善配套设施,努力把项目建设成集文物保护、教育、研学、产业于一体,具有海南自贸港特色的东坡文化创意文旅品牌和海南历史文化地标。

澄迈县东坡文化创意基地业务负责人(右)向专家们介绍园林土地利用情况

海南省苏学研究会主动服务东坡文化产业项目,利用自身优势,成立农旅产业发展工作小组,组织海南省农业种植和农旅产业知名专家,重点研究推进农文旅融合。工作小组组长黎汉强,是海南省黎药南药、槟榔黄化病防控和生态循环农业等领域成果丰硕的知名专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张锡炎博士,是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香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首席科学家;农业产业运营管理专家胡敏等,都在海南省农业农村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

针对东坡文化产业化发展现状和趋势,专家组赴澄迈县大丰镇深入调研,对筹建中的东坡文化创意基地综合农文旅项目实地考察,对这里的气候、土壤、年降雨量、水文条件,以及现有园林土地使用、规划等情况作全面分析评估。

项目建设单位和专家团队在考察之后召开研讨会,深入交流和讨论。专家们结合建设项目的要求和现存土地利用状况,提出许多积极的建议。项目建设单位领导和多位业务负责人一同考察、研讨,对各位专家实地考察、现场指导提出的项目发展建议,充分肯定,深表感谢。

参加现场考察的专家学者在“东坡文化创意基地”制高点合影留念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海南省苏学研究会理事长李公羽表示:与香港、新加坡、迪拜等国际知名自由贸易港相比,海南自由贸易港有一个十分显著的不同之处,就是全岛有着辽阔的农田、广大的农村和高比重的农业,目前仍是一个相当典型的农业省。海南全岛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最薄弱的基础在农业,最沉重的负担在农村,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苏东坡在海南三年,行经之地、寓居之所,如今基本都是乡镇村落。推动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形成重要的农文旅品牌,既有时代意义,也有经济价值。苏学研究会将一如既往,助力农文旅融合,推动东坡文化赋能海南农业农村发展。

专家组考察了项目园区内大面积种植的荔枝、槟榔、椰子、香蕉等。李公羽(左)介绍苏东坡在海南写下“客来有美载,果熟多幽欣,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赞美海南热带水果的诗句

这次调研考察,第一次从农业产业综合开发利用的角度研究文化主题项目如何“落地生根”,探讨通过一二三产业联动和农文旅融合,以求达到资源要素的最佳配置,助推海南省东坡文化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