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东坡文化创造性转化海南省苏学研究会调研澄迈老城镇东坡文化乡村游发展格局

来源:中国网海南

时间:2024-07-18

作者:

编辑:闫倩

中国网海南7月18日(李笑天)7月17日,海南省苏学研究会组织专家学者总结对澄迈县老城镇东坡文化乡村游发展格局与实现路径的调研情况,传达全省东坡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会议暨第二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第五次筹备会议精神。

7月16日,农历六月十一,是苏东坡携小儿苏过一行渡过琼州海峡927周年纪念日。海南省东坡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会议暨第二届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第五次筹备会在海口召开。会上,省旅文厅、省财政厅、海南省苏学研究会等8家单位和海口等6个市县汇报落实海南省东坡文化保护利用三年行动方案及大会筹备工作情况。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加强对东坡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阐释,重视活化利用,推动交流互鉴,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对《行动方案》进一步量化细化项目化,确保落实到位。

今年5月11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海南省东坡文化保护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方案中明确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围绕东坡文化遗产所在的村庄,挖掘利用东坡文化元素,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打造具有鲜明东坡文化主题的乡村旅游点。针对澄迈县东坡文化研究与利用,《方案》中提出:依托澄迈东坡文化资源,按照“建旧如旧、田园风光、古色古香”的原则创建东坡文化创意基地,重点完成东坡遗踪、三产融合乡村振兴、东坡古村落等项目建设。”海南省苏学研究会与澄迈县有关方面,积极响应,组织专家学者,多次赴老城镇龙吉村、国社村、通潮驿遗址等地调研考察,结合大量文献史实考证,厘清东坡行迹,研判东坡人文故事的史实与意义。

海南省自2017年纪念苏东坡诞辰980周年上、登陆海南920周年开始,每年都组织活动,以不同范围、不同主题、不同规模的纪念方式,向花甲之年渡过琼州海峡的东坡先生致敬,其中有三次在澄迈举办,通过回忆和研究苏东坡渡海的史料、文献以及人文历史遗存,深入探讨东坡渡海精神与意志的当代价值,发布多项学术研究成果。自2018年开始,省苏学会密切关注并积极投入澄迈县东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工作,几乎从零开始,系统挖掘、整理、研究苏东坡留在澄迈的历史文化资源,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仅从东坡诗文、书法作品的角度梳理、确认,而且从姜唐佐、赵梦得等人文历史角度,研究论证东坡文化的历史影响与核心价值,并且深度参与通潮驿景区规划和通潮阁项目复建等设计工作,为澄迈人民增添历史自豪与自信。2020年春起,省苏学研究会进一步侧重东坡文化在澄迈的应用与实践,成功策划指导创建国社村“东坡唐佐纪念园”,系统挖掘考论东坡澄迈渡海的历史史料和当代意义,指导东坡文化景区景点的规划布局与内涵定位。今年以来,在协调推进老城镇通潮驿景区规划复建,全面梳理考论苏东坡澄迈境内古驿道全部铺舍区位等方面,又付出艰苦努力,大量田野调查和文献研读,为澄迈县确认东坡行经之路、东坡歇脚之地、东坡寓居之所,提供了最新成果。当年的驿站和铺舍,而今都是村落。苏学研究专家以独到的政治敏锐与坚实的学术基础,积极深入地梳理挖掘东坡在澄迈境内的历史文化遗踪,不仅是诗词、书法作品的重要价值,而且立足于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从以东坡文化持续赋能澄迈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苏学研究专家在澄迈县老城镇国社村开展调研活动。图为李公羽(右)与国社村村民小组组长、海南

省苏学研究会姜唐佐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姜深(左)交流国社村“东坡唐佐园”管理和发展情况

今年4月初起,海南省苏学研究会组织地理、历史、文学、旅游等方面专家学者,对澄迈县境内古驿道走向、铺舍等史料进一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发掘,并分期分批、分段落区域,组织多次实地考察,基本清晰地认定澄迈县境内唐宋驿道走向。省苏学会特聘研究员何以端,以数十年丰富扎实的历史地理研究成果提供学术支撑。苏学专家根据古驿道的基本建设规制,分析东坡澄迈境内行经时的驿站、铺舍位置,对应当代村落区位逐一核查,得出较为清晰明确的结论。这是史上第一次细致严谨考证澄迈县境古驿道全部铺舍的学术调研。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海南省苏学研究会理事长李公羽主持完成初步考察成果报告,并于7月17日在澄迈县老城镇龙吉村附近龙吉·和悦府正式发布《澄江迈岭 兹游奇绝——苏东坡澄迈驿道行经铺舍考论》的考察调研成果,探源澄迈古驿道,揭示东坡在澄迈县内所行经具体路线、位置,首次明确提出澄迈境内“五铺两驿”,并逐一介绍澄迈古八景与东坡文化的密切关系,阐述东坡渡海的时代意义。

李公羽在调研活动现场,发布题为《澄江迈岭 兹游奇绝——苏东坡澄迈驿道行经铺舍考论》的考察调研成果

澄迈县老城镇东坡文化乡村游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格局调研项目,是海南省社科联指导的“社团活动月”重要项目,由省社科联社会组织历史文化学部党总支、海南省苏学研究会主办,海南省研学游推广中心有限公司、海南省苏学研究会校家社劳动实践教育分会、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姜唐佐文化专委会等协办。

关 注 我 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