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在天津:练好改革内功,自我加压再出发

来源:第一财经

时间:2019-12-30

作者:

编辑:符钰超

面对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复杂国际经贸环境,中国选择继续扩大开放。

作为中国开放度最高的区域——自贸试验区,接下来该如何继续发挥“排头兵”作用,推出更多的先行先试举措?位于京津冀核心腹地的天津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在新一轮改革中抢下“先手棋”。

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

近日,天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措施》(下称《措施》)的通知,并同时发布了《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

这被称为天津自贸区创新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套“自选动作”。

“在国家没有出台3.0版方案之前,我们自我加压,自己谋划,希望向更高水平的自贸试验区迈进。”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研究发展室副主任陈明业对第一财经表示。

自2015年4月挂牌至今,天津自贸试验区的1.0版方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2.0版方案(《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从改革的阶段性来看,天津自贸试验区“浅水区”改革也基本完成,接下来,需要从便利化向自由化升级,从“刀刃向内”的改革转向对国际最高标准规则进行试验的“深水区”改革。

制定《措施》《行动方案》的逻辑是:在其他自贸试验区已经干、没有干、不敢干的领域努力尝试,大胆提出“突破性”、“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措施。

天津市委、市政府对自贸试验区提出,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别人不敢干的,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认真梳理政策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产业创新的空白点,积极开展“重构性”、“首创性”的改革探索,始终走在改革开放最前列。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陈明业说,当前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阶段发生了变化,天津“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且“标兵”越跑越快,“追兵”越追越近。天津自贸试验区再不改,“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从国际来看,我国的自贸协定谈判在加快推进,客观上要求各自贸区的开放水平再升级。我国已经商签了17个自贸协定。仅在今年10月,就有10月16日的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生效;10月17日的中国-毛里求斯自贸协定签署;10月22日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未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明显加速冲刺、中日韩自贸协定等都在推进中。

从国内来看,中国自贸试验区已经实现了“1+3+7+1+6”的布局,覆盖全国18个省份,既实现了我国沿海省份自贸试验区的全覆盖,又实现了沿边地区的首次布局。

商务部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前两版方案已全部落实,第二批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也基本落实,第三批辽宁等7个自贸试验区设立两年多来,总体方案试点任务实施率超过95%,海南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年多,总体方案试点任务实施率超过90%。

在6年改革的基础上,自贸试验区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差异化发展的方向更加明晰。在新一轮深化制度创新中,上海临港新片区正在推进从便利化到自由化的改革,重点实现5个自由——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海南正在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研究提出自贸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这也要求天津自贸试验区做进一步的谋划,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局中发挥更重要作用。”陈明业说。

经过了先后4轮征求意见和协调,充分研究吸纳意见建议后,天津拿出的“自选动作”,让人眼前一亮。

《行动方案》共100条措施,紧密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全部是接地气的干货。其中近一半(48条)改革创新措施是全国首创。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滨海新区副区长张忠东说,作为向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迈进的过渡方案,《行动方案》发力点也有所调整,重点对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在离岸贸易、国际业务税制、国际仲裁、人和资本等要素跨境自由流动等方面率先开展探索。

毫无疑问,《行动方案》是对1.0和2.0版方案的继承和进一步深化,对于促进自贸试验区制度、政策、功能、产业创新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加快天津自贸试验区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自贸园区目标迈进的步伐,有助于优化提升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更好地发挥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

但这套自选动作,难度并不低。

《行动方案》中超过70%涉及国家事权,推动落实难度较大,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我们定了一个目标,《行动方案》中天津市可以自主实施的任务力争2020年底前落地实施,涉及国家事权任务要按照企业需求分出轻重缓急,尽快启动改革研究、方案设计、汇报争取、落地实施等工作,每年选取若干项,重点突破、持续用力,力争2021年底前完成或取得突破性进展。”张忠东说。

陈明业说,明年东疆片区、中心商务区片区、机场片区会根据自己的产业发展、轻重缓急,列出一个2020年攻坚的任务清单,对于这个清单,管委会全力支持,协助推动。

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管理局局长何江也对第一财经表示,自贸区是(国内)前所未有的新事物,自贸人也要做前所未有的新事情,思想能够解放到什么程度是关键。“改革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重点是打开一个点,争取一个面。”

培育新动能、打造强引擎

自贸试验区创新改革的最终指向,是培育新动能,并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近日在媒体撰文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相继调低了对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在此背景下,如何以最快速度点燃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自贸区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正在与时间赛跑。

如同临港新片区要成为上海新的增长极,天津自贸试验区也承担着带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挂牌以来至2019年7月,天津自贸试验区用占全市1%的面积创造了占全市10%的地区生产总值、1/4的实际利用外资、60%以上的对外投资和近1/3的外贸进出口额,成为促进天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接下来,要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有赖于顺利实现自贸试验区新旧动能的转换,有赖于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推进。

10月29日凌晨,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迎来了第三架B737-700机型客改货飞机,这是天津地区首架享受“保税维修”优惠政策的客改货飞机,目前飞机改装工作已紧锣密鼓地展开。

此前一天的28日凌晨,由天津海特承修的澜湄航空A321机型8C定检顺利交付客户并调机飞往柬埔寨西哈努克,这是其首次承接来自柬埔寨的飞机定检。而在11月中旬,天津海特还将迎来柬埔寨航空公司的首架A319机型定检。

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海特高新(002023.SZ)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业务为飞机深度定检维修、改装服务、飞机整机喷漆、飞机拆解和航材支援等。

蓬勃发展的航空维修是天津自贸试验区中的新动能代表之一,而服务好新动能也是自贸试验区当前的使命。

何江对第一财经表示,航空维修是一个高附加值的朝阳产业,之前在与企业沟通中,海特提出零部件能否保税的问题。经过研究,今年6月机场片区一股脑推出了10条措施,全方位支持和鼓励航空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

“企业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10条里可以解决它的7个问题。”何江反问说,“如果企业提出了一个需求,说解决了问题就可以实现业务量提升,那政府为什么不去努力呢?”

有了政策利好,海特今年能完成4架飞机的订单,明年会有10架。“一家企业产能有限,但集聚一批,就截然不同了。”何江说。

《行动方案》也进一步提出,构筑开放合作的先进制造研发和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包括先进制造业对外开放、建设全球高端维修制造基地、推进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等5项34条措施。

在产业发展方面,张忠东说,《行动方案》更加注重新动能引育,聚焦前沿新兴产业培育孵化,大力发展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其目的,是“努力培育更多的产业‘大树’,形成前沿新兴产业‘森林’,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换挡’。”

所有的制度创新,都要基于天津的长板,并不断拉长这些长板。“融资租赁、保税维修、平行进口汽车、商业保理等,我们围绕这些特色产业推动制度创新,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形成集群优势。”陈明业说。

机场片区是天津先进制造业和研发转化的重要集聚区,这里是欧洲之外最大的空中客车生产基地,已交付12架A330、404架A320飞机。同时也是亚太地区重要的航空制造维修基地。庞巴迪公务机维修项目投产运营,海航GE发动机维修、天津航空维修中心、汉莎技术培训中心等龙头项目纷纷落户,行业产值超过780亿元。

天津港东疆片区是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这里也是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飞机租赁规模占中国租赁飞机增量的80%以上。

十年前,东疆突破完成首单“保税租赁”业务。今天,涉及进口租赁、出口租赁、离岸租赁等30余种租赁业务模式在东疆全面开展,完成了跨境转租赁、联合租赁、退租再租赁等众多飞机租赁跨境交易第一单。

截至6月底,东疆片区共注册租赁公司3333家,累计完成1497架飞机、112台发动机、161艘国际航运船舶、17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租赁业务,飞机、船舶、海工设备租赁资产累计约882亿美元。

“租赁公司由于股东背景、体量规模、目标市场以及业务模式的不同,资产交易可以促进行业整体资源优化配置,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产流转,增加资产收益率。”天津自贸区东疆融资租赁促进局主任瞿重光称,天津正在搭建中国金融租赁登记流转平台,可以兼容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业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在平行进口汽车领域,区内2019年上半年平行进口汽车4万余辆,占全国的70%。

在商业保理领域,区内已经聚集了中铝、宏泰、渤海保理等优质企业600余家,业务规模800亿元,占全国15%。这其中,既有以国新、诚通、中车为代表的央企设立的保理公司,也有以星河控股、冀中能源、物产中大、传化物流为代表的地方国企、行业龙头设立的保理公司,以杉杉股份、鑫银保理、随行付为代表的专注于某细分领域的第三方保理公司。

“我们的定位是中国金融创新示范区,未来将重点探讨支持开展离岸、跨境、跨省市的国际保理业务,并且推动自贸试验区的保理创新经验和业务模式率先向京津冀地区复制推广。”天津市经济开发区金融局副局长邢承飞说,下一步将按照《行动方案》,研究争取对有需求的保理公司进一步扩大外债额度;研究参照融资租赁政策,争取商业保理税前抵扣政策等的突破。

“我们要争当有灵魂的片区,抓住几个重点产业,重点发展。”何江说,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新动能还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需要释放更大的能量。回归本源,还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在京津冀协同中创造新价值

天津自贸区的再出发,不仅着眼于天津市,还要放眼于整个京津冀。

11月1日,何江和团队一起,来到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沟通交流。

作为新设的6个自贸试验区之一,河北自贸试验区涵盖雄安、正定、曹妃甸以及大兴机场四个片区。其中大兴机场片区地跨京冀两地,19.97平方公里内同时包含北京方面的9.97平方公里,因此河北自贸试验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跨省市的自贸试验区。

这也同时意味着,京津冀地区的自贸试验区格局发生变化:三地都有了自贸试验区。

10月21日至22日,河北省党政代表团来津考察,并签署了两省市《关于进一步深化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一部分,就是加强自贸试验区的沟通合作。

陈明业说,从不同自贸试验区的发展阶段和产业基础来讲,大家可以错开角度,共同开展创新探索。

《行动方案》也提出,加强自贸试验区与北京市、河北省相关产业园区的合作,共同打造协同开放的载体。

以曹妃甸片区为例,这是河北自贸区4个片区中唯一的沿海片区,依托港口核心优势,曹妃甸片区重点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港航服务、能源储配、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

“曹妃甸和我们有产业协同的空间,曹妃甸有航线,有船舶维修的需求,我们就有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们不仅沟通想法,也更多建立企业合作渠道,大家共同做增量。”

而在雄安片区,8月21日,天津港集团雄安服务中心揭牌,作为雄安新区的主要进出海口,天津港已构建形成了以天津港集团雄安服务中心为中心,保定、胜芳、白沟等物流服务节点协同联动的“一中心三节点”前端服务平台,大大降低了雄安新区企业的物流成本。

对于天津自贸试验区而言,要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就要让自己成为区域内开放度最高的地方。“我这里开放程度最高,整合国内外资源能力最强,那么京津冀地区的企业需要整合国内外资源的所有事情,就可以在这里实现。”陈明业说。

《行动方案》也提出,建设京津冀协同开放的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包括强化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探索促进国际业务发展的财税措施、推进自贸试验区特色化差异化试验4项16条措施。

“比如,天津自贸试验区将更强调打造成为京津冀跨境投融资的枢纽。”陈明业表示,天津自贸试验区将争取复制上海自由贸易(FT)账户,拓展离岸账户(OSA)和非居民账户(NRA)金融服务功能,建立跨境投融资账户体系,满足京津冀地区企业国际业务需求。

同时,支持鼓励自贸试验区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和运营各类产业园区,为京津冀企业“走出去”打造国际产能合作海外承接平台。

此外,陈明业表示,天津港是京津冀和雄安新区最佳的进出海口,因此可以依托天津港优势,打造京津冀国际贸易大通道。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天津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4462个,实际利用内资2278.27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北京、河北企业在津投资占比达到50.5%,比上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还成功吸引中交建、中铁建、北方车辆进出口公司等优质项目以及央企背景的无车承运企业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落户。

“京津冀自贸区一起探索,力量更大,尤其是争取国家事权方面,更有利于推动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陈明业说